參拜大間的神社時,經常可以看到許多”絵馬”(えま)掛在架上,上面寫著各式各樣的願望,但這項文化的起源是?
奈良時代的”続日本紀”中記載,向神明許願時,必須要奉上一匹馬,因為馬被視為是神明的座騎。 當時的豪門貴族有願望有求於神明時,習慣牽匹馬,當作”伴手禮”送給神明。
但是,像馬這麼昂貴的”伴手禮”,當然不是人人買得起,而且收到馬匹的神社要照顧馬兒也是相當費心費力。
於是就演變出無法奉上馬匹的人,就用紙張,木頭或是土,做出馬的形狀來代替。
到了平安時代,出現了在木板上畫上馬兒的圖案,並在上面寫上自己祈求的願望,供奉給神明。
到了江戶時代,供奉”絵馬”(えま)的習慣在民間傳開,一般人在神社許願時,奉上小”絵馬”(えま)的習慣便在日本全國各地形成了。
不過現在的”絵馬”(えま)樣式很多,不少都帶有當地神社的特色。重點是心誠則靈囉!
圖片來源: news.livedoor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