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管是到日本逛書店,或是台灣的紀伊國屋,都可以看到SIZE較小,重量輕便,類似於台灣出版的口袋書的”文庫本”,而文庫本的由來是?
文庫本由於攜帶方便,在日本搭乘交通工具時,經常可以看到日本人拿在手上閱讀,其價格也很親民(在台灣不到台幣300元就買的到)。但這其實是太平洋戰爭時,物資匱乏下的產物。
所謂的“文庫”,原本是指收藏書籍的圖書館,而後逐漸演變成藏書的意思。
一般的文庫本大約A6大小,到日本書店可以發現很多出版社的文庫本都出一整個系列叢書,而這樣的出版型態是始於1903年”富山房”出版的”袖珍名著文庫”(內容以日本古典文學為主),不過當時文庫本的寬度比現在窄。
“袖珍名著文庫”身先士卒後,其他的出版社也跟進發行文庫本,不過當時的書本大小不一。
太平洋戰爭時,日本深受物資匱乏之苦,紙張也不例外,當時政府便統一了書籍和雜誌等印刷品的規格。印刷紙張的大小規定使用A5、A6或B5、B6,如此一來便不需將紙張多餘的部分裁剪掉,以減少紙張的浪費。因此1942年後,各間出版社的文庫本都是A6大小,一直沿用至今。
當初為了節省資源而應運而生的產物,也正好符合現代人的生活需求,不過現在的文庫本內容多元,不再僅侷限於名著或古典,範圍擴及雜學或字典類等等的內容,我自己隨時身邊也會放個一本,想到就可以充電一下很方便!
圖片來源: